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正文
研究动态

2006年度李白文化研究论文索引

2007年02月22日 15:56  点击:[]

2006年度李白文化研究论文索引
1.         姜宗强. 论道教对李白文学创作的正面影响——以游仙诗为例. 甘肃社会科学,2006,(1).
2.         张振谦,张海沙. 豪愁国愁和己愁 诗仙诗圣与诗囚
——比较李白、杜甫、孟郊诗中的“愁”. 贵州社会科学,2006,(1).
3.         谢海林. 浅论李白绝句的时空错综手法.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
4.         左汉林.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新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5.         袁思成. 唐代佩剑诗仙——李白与武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6.         李楠,陈元锋. 李白与齐文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7.         卢燕平. 李白开元末年二入越考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6,(1).
8.         张敏.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9.         康怀远. 李白缘道正解.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0.     许秋群. 五岳寻仙不辞远——李白山水诗的自由精神和宇宙境界的道文化意蕴.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11.     周勋初. 李白“三拟《文选》”说阐微.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
12.     甘正芳. “野客吟诗月作魂”——论李白诗歌中之明月.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3.     马鸿雁. 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为何物?.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
14.     李德书. 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
15.     江秀玲,韩承红. “慷慨任气,磊落使才”——试论鲍照与李白乐府诗之共同处.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6.     胥洪泉. 论李白的大言.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17.     李晓峰. 说李白诗歌中的“一”. 中国韵文学刊,2006,(1).
18.     文学院学人代表作 郁贤皓:李白研究系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1).
19.     王恩全. 从《将进酒》看唐代诗人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20.     郭慧英. 耐人寻味的月亮意象——对李白咏月作品的解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21.     刘田. 并置的“诗意”:李白与杜甫诗情的辗转裂变与双重叠映. 世界文学评论,2006,(1).
22.     周勛初. 李白與羌族文化. 中华文史论丛,2006,(1).
23.     赵蕾. 李白诗“绕床弄青梅”之“床”字新解. 古典文学知识,2006,(1).
24.     汪惠,杨文. 字字神境 篇篇神物——浅析李白绝句主题和艺术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1).
25.     杨存礼. 奇峰突起,意境独辟——李白山水诗歌赏. 科技信息,2006,(2). ?
26.     傅振宏. 论李白的咏侠诗.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
27.     王霞. 李白双重文化人格的美学诠释. 兰州学刊,2006,(2).
28.     子规. 唐人为何要将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 文史杂志,2006,(2).
29.     戴伟华. 文化的顺应与冲突——以李白待诏翰林前的生活和思想为例.
学术研究,2006,(2).
30.     吕华明. 李白《大鹏赋》系年考.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31.     何念龙. 品鉴山水与我化自然——“二谢”和李白文化比较.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
32.     小川环树,毛庆. 关于李白作诗的年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3.     陈东林. 李白从不将自己定位为诗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34.     刘伟安. 论李白诗歌中的“烦”与“畏”.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5.     解少华. 李白的漫游诗及其社稷百姓情结.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
36.     孙彩霞,魏玉梅. 从参政历程看李白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衡水学院学报,2006,(2).
37.     朱江天. 从原型角度阐释李白诗中凤与大鹏的意蕴.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38.     杨健敏. 浅谈网络中的李白研究.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9.     赵海霞. 从干谒看李白杜甫的入仕心态.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0.     蔡觉敏. 论李白人生境界与并庄屈以为心. 求索,2006,(3).
41.     舒大刚,舒星. 李白卒年史料新证. 社会科学研究,2006,(3).
42.     薛天纬. 安旗教授的学术历程和李白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3).
43.     刘绍瑾,刘少曼. 李白“复元古”美学思想辩正. 云梦学刊,2006,(3).
44.     罗艺.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比较谈.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5.     梁桂芳. 宋代杜甫接受的文化阐释
——以杜甫与韩愈、李白、陶渊明宋代接受之比较为中心. 文史哲,2006,(3).
46.     李华安. 天才的个体•善哭之人——李白《古风》与叔本华人生哲学比较之一.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06,(3).
47.     郝润华,马婧. 文化学视域下的李白研究. 长江学术,2006,(3).
48.     莫邪. 李白:放舟三峡吟绝唱. 中国三峡建设,2006,(3).
49.     王增文.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0.     万德敬. 从《古风五十九首》看李白的内心世界. 运城学院学报,2006,(3).
51.     闵泽平. 李白、杜甫的散文创作与艺术精神.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2.     钟金贵. 李白纵横家思想简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3.     胡小成. 马致远与李白抒情风格比较.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54.     杨栩生. 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5.     康怀远. 李白之“白”的诗学解读.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6.     蒋志. 李白与西域文化.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7.     张玉娟. 李白诗歌中的楚文化精神探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8.     黄天禄. 李白诗歌之酒与酒类略考.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59.     夏忠梅. 李白《游泰山六首》新解.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3).
60.     金启华,金小平. 仿效旧题 开拓创新——谈李白以乐府旧题而作的五绝.
古典文学知识,2006,(3).
61.     李智芳,刘占存. 李白游仙诗中的冷与热.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3).
62.     于天池,李书. 李白研究中的常青树 ——谈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中国图书评论,2006,(4).
63.     谢复梅. 思乡的李白——从李白的怀乡诗看诗人的自我形象演变.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4).
64.     江建高. 论李白的人格魅力与诗歌魅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
65.     叶春芳. 试论李白与苏轼诗词中月亮意象的相似点.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4).
66.     刘明华,吴增辉.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兼论李杜友谊. 社会科学研究,2006,(4).
67.     吕国康. 李白的九疑情结.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68.     王黎红. 屈原、李白、李贺的浪漫主义比较.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69.     张国庆. 劲健•韩愈•李白. 文艺理论研究,2006,(4).
70.     郑庆君. 李白绝句中的“人际称谓”及其功能与意义分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71.     李华. 清风肺腑明月魂——论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邢台学院学报,2006,(4).
72.     李霞. “芙蓉”与“水”——浅析李白与苏轼诗歌的“自然”审美品格.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73.     孙绍振. 李白的政治幻想和艺术想象. 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4).
74.     薛天纬. 关于李白卒年问题的再讨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4).
75.     高小泉. 悲悯的浪漫主义诗作——浅析李白“悲诗”的文化底蕴. 科技信息,2006,(4).
76.     聂小雪. 剑骨诗魂——李白与龚自珍诗歌中剑意象之比较.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77.     李华安. 自欺欺人式的希望•攀摘彩虹——李白《古风》与叔本华人生哲学比较之二.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06,(4).
78.     汪国林. 论李白在池州诗歌中的地名. 社科纵横,2006,(5).
79.     李华安. 未来•过去•感受•认知•过人之处——李白《古风》与叔本华人生哲学比较之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06,(5).
80.     韦健华. 李白没当上“诗人”(社会杂谭). 广西电业,2006,(5).
81.     邓小军. 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5).
82.     土屋昌明. 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5).
83.     康怀远. 李白的神话情结.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
84.     郝润华,马婧. 李白组诗对汉魏六朝赋的继承与受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85.     熊无昧. 转喻与李白诗的认知建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86.     傅春香. 李白的人生理念和政治抱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87.     谢开云. 浅析李白明月诗的情感类型. 安康师专学报,2006,(5).
88.     陈斐,伏俊琏. 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2006,(5).
89.     应克荣. 再论李白怀乡诗.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90.     李艳丽. 浅论李白古风诗中的神话.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91.     张乃良. 李白杜甫晚年情感隔阂臆说. 榆林学院学报,2006,(5).
92.     高慧. 试论李白与苏轼豪放个性及风格的异同.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93.     何念龙. 大鹏:从哲学意象到文学自我——庄子、李白文化符号类型比较.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5).
94.     郭晓凤.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95.     郁贤皓. 气象雄浑 奔放飘逸——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古典文学知识,2006,(5).
96.     谢碧琼. 李白上高速. 安全与健康,2006,(6).
97.     黄石林. “李白学”构架轮廓刍论. 当代文坛,2006,(6).
98.     毛晓红,黄全彦. 儒家文化对李白创作的影响分析. 当代文坛,2006,(6).
99.     邓路.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盛唐山水壁画. 宁夏社会科学,2006,(6).
100.  张瑞君. 李白山水诗的独特品格.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101.  赵志丽. 道宗佛影儒骨中的李白. 沧桑,2006,(6).
102.  刘新华. 也说李白到石阡.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103.  鲁华峰. 茅山宗道教方术与李白的幻觉思维.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6).
104.  李富强. 天人合一 雄奇壮美——李白山水诗探析. 甘肃高师学报,2006,(6).
105.  李秀清. “何意百炼钢,竟成绕指柔”
——论李白的入世与归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
106.  张福庆. 谈李白词及其真伪之争. 名作欣赏,2006,(7).
107.  蔡燕飞. 论李白傲骨的思想渊源及美学意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
108.  刘松林. 与李白“谈心”. 中国报道,2006,(7).
109.  王丹林. 论李白游仙诗. 黑龙江史志,2006,(8).
110.  张连举. 李白咏剑诗略论. 韶关学院学报,2006,(8).
111.  杨明. 论李白的游侠精神及其成因.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9).
112.  李建英.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0).
113.  张永芳. 乐府旧题 宫怨精品——李白《玉阶怨》赏析. 名作欣赏,2006,(11).
114.  陈善巧. 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115.  潘浩,刘祥雨. 李白、黄庭坚两组岳阳楼诗浅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116.  何念龙. 论李白之“气”. 江汉论坛,2006,(12).
117.  卓瑞娟. 李白、苏轼庐山诗简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118.  北塔. 李白的崂山诗. 走向世界,2006,(12).
119.  张丽锋. 李白诗中的英雄意识.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12).
120.  谢慧英.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境暗示功能衍生出的含蓄之美
——李白《玉阶怨》赏析. 名作欣赏,2006,(19).
121.  叶昌金. 李白的困惑——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心理观察. 学习月刊,2006,(23).

上一条:2007年度李白文化研究论文索引

关闭

  •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 联系人:冯老师 电话:0816-2579098      传真:
  • 邮编:621006 E-mail:libaizx@yahoo.cn COPYRIGHT@2010 ALL RIGHT BY JGYEY